> 文章列表 > 燕赵文化精神(燕赵文化)

燕赵文化精神(燕赵文化)

燕赵文化精神(燕赵文化)

关于燕赵文化精神,燕赵文化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,今天小六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1、燕赵区域的主体是南以黄河为界、东以大海为界、西以太行山为界、北以燕山山脉为界这样一个四至范围。

2、在地质上,这里是一片平原,属华北原的北部,也可以独立地称作河北平原。

3、它是冲积平原,它的土质属于次生黄土。

4、从平原上经过,往往走出数百里也见不到高丘起伏。

5、燕赵文化是平原文化。

6、燕赵区域一向以农业著称,从距今七千年的磁山、裴李岗文化到唐开元时期安禄山在河北的屯田,显示出这里的农业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兴盛的局面。

7、水利灌溉实际上是由这里创始的,不过并没有得到普及和延续,细分起来,这里的农业主要采取的是旱地耕作方式,而不是人工灌溉。

8、燕赵文化是农业文化,是旱地农耕文化。

9、在这一片平原农业区内,历朝政府都有许多重要的行政建置。

10、炎黄时期,这里称作幽州、冀州。

11、在今河北源鹿一带,炎帝族和黄帝族进行了源鹿之战和阪泉之战。

12、后来黄帝族的帝尧又将炎帝族后裔共工流放到幽都,在此前后伏羲族的和叔一支也被分封在幽都。

13、幽都又称幽州、幽陵,是这时期的北方重镇。

14、据唐李泰《括地志》及清顾炎武《昌平山水记》说,今北京密云东北燕乐庄有古龚城,即共工流放之处。

15、商代是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发展得最为灿烂的时期,而商人与燕赵区域的关系尤为密切。

16、商人有“玄鸟生商”的传说,玄鸟即燕,燕山之所以以燕命名,很可能是由于商人的祖先曾在燕山南北活动并以燕为图腾。

17、今河北怀来有古上谷郡契县,即商人第一代祖先契所居之处。

18、商人的另一位祖先王亥,古本《竹书纪年》等书明确记载他曾经到过易水流域放牧牛马。

19、从考古上看,商先文化遗迹大量分布在漳河流域,商代后期最大的文化遗址殷墟也发现于此。

20、(殷墟在今河南省的安阳,位于黄河以北)。

21、除了这些重要线索以外,商代建在这一地区的都城还有:契的都城蕃,在今河北平山;昭明的都城砾石,在今河北隆平、宁晋间;上甲徽的都城邺(桐宫),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处;河亶甲的都城相,在今河南内黄(黄河以北);祖乙的都城庇(又作耿、邢),在今河北邢台。

22、西周和春秋时期实行分封制,在燕赵区域内最大的封国是燕国,晋国和齐国也据有部分地区。

23、同时,自商代以来延续下来的众多封国也广泛分布各处,有些封国相当活跃。

24、这些封国是:孤竹,在今河北卢龙:令支,在今河北滦县迁安间;无终,在今河北玉田;代,在今河北蔚县;鲜虞,在今河北正定;肥,在今河北藁城:鼓,在今河北晋县;邢,在今河北邢台。

25、这些封国大多数由北狄和白狄族人建立,他们逐渐消亡之后,由他们所开发的土地,所建立的城邑都由后人继承下来,融入整个燕赵区域。

26、燕国最初的封国设在蓟,即今北京市。

27、后来又曾迁至临易,在今河北雄县;并在武阳营建了下都,在今河北易县。

28、战国时期燕赵区域内产生了又一个大国赵国。

29、赵国的第一代君主赵籍原是晋国大夫赵衰的后代,三家分晋以后,赵国与韩、魏二国各自独立。

30、赵国是三家分晋中表现最为积极的一个因素,而司马光编撰《资治通鉴》时正是把三家分晋,亦即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、赵、魏为诸侯作为战国时期的起点,足见发生在燕赵区域内的这一事件对于全国所具有的重要影响。

31、位于燕赵区域南部的邯郸,春秋后期是与赵籍同宗的另一位晋国大夫赵午的封邑,人称其为邯郸午。

32、赵籍吞并了邯郸,公元前386年,赵国都城由晋阳迁中牟后迁至邯郸,赵国势力开始跳出太行山,在广阔的河北平原上充分发展起来,其兵力财力很快就超过了韩国、魏国,也超过了古老的燕国。

33、中山国是战国时期活跃在燕赵区域的另一个大国,它的前身就是春秋时期自狄所建的鲜虞国。

34、发源于太行山、经娘子关流出的桃河,古称绵蔓水,又称鲜于水,鲜虞人大概从很早以前已在这一带地区居住。

35、到战国时,中山国武力强盛,屡次与魏、赵、燕等国作战,并参加各国的会盟和合纵攻回秦,屡灭屡起。

36、它初期的都城在中人城,中期迁到顾城,后期建都灵寿。

37、1974年以后,在今河北平山三汲村发现了中山故城和中山王基遗址,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,证实了中山国往日的辉煌和强大。

38、公元前296年,中山国被赵国所灭。

39、七十年以后,公元前228 年,秦灭赵。

40、公元前226年,秦国攻下燕都商城,燕王逃至辽东。

41、公元前222年,秦国攻下辽东,燕国灭亡。

42、在秦国的统一兼并战争中,燕国是最后灭亡的一个国家。

43、秦统一后,推行郡县制,分全国为三十六郡,后又增至四十余郡。

44、在燕赵区域内共有十郡,即右北平郡,郡治在无终,今河北蓟县;渔阳郡,郡治在渔阳,今北京密云;上谷郡,郡治在沮阳,今河北怀来;代郡,郡治在代县,今河北蔚县;广阳郡,郡治在蓟县,今北京;恒山郡,郡治在东恒,今河北石家庄;巨鹿郡,郡治在巨鹿,今河北鸡泽;邯郸郡,郡治在邯郸,今河北邯郸;河内郡,郡治在怀县,今河南武陟(黄河以北);东郡,郡治在濮阳,今河南濮阳(黄河以北)。

45、西汉和东汉时期,燕赵区域设置了幽州、冀州的建置,这种建置创始于汉武帝。

46、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,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即十三州部,派刺史巡察境内。

47、刺史最初不是行政机构,也没有固定的官署,直到东汉末期,刺吏才过渡为郡以上一级行政区,并且有了固定治所。

48、幽州刺史的治所设在蓟县,在今北京;冀州刺史的治所设在信都,在今河北冀县。

49、西汉时幽州刺史部下辖五郡,东汉仍有五郡。

50、冀州刺史部西汉时有十郡,东汉时有八郡。

51、幽州和冀州覆盖了燕赵区域的大部地区,除此而外,河内郡隶属于司隶部,平原郡隶属于青州刺史部,东郡隶属于充州刺史部,其位置均在今黄河以北。

52、十六国和北朝时期,在燕赵区域内建立政权的有后赵、冉魏、前燕、后燕、东魏和北齐。

53、后赵为羯族人石勒所建国,都城先在襄国,在今河北邢台西南;后迁邺,在今河北临漳。

54、后赵在全盛时据有今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山东、陕西大部以及江苏、安徽、甘肃、湖北、辽宁一部。

55、冉魏为后赵大将冉闵兵变后所建国,仍都邺,享国三年。

56、前燕为鲜卑慕容部所建国,初都龙城,在今辽宁朝阳;后迁蓟,再迁至邺。

57、据有今河北、山东、山西、河南大部和辽宁一部。

58、前燕被前秦灭亡后,慕容垂于淝水战后再图恢复,建都中山,在今河北定县,史称后燕。

59、后燕被北魏战败,残部退至辽河,而北魏在其衰落以后,相继分裂为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。

60、其中高欢和高洋父子所建立的东魏和北齐建都邺城。

61、氐人苻健所建立的前秦和鲜卑拓跋族所建立的北魏都曾统一北方,其郡县设置覆盖了燕赵区域,只是都城不在这里。

62、这时期特别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邺城。

63、邺城建在漳河岸边,南距商代的殷墟不远,又是战国初魏文侯的都城,文化积淀本就深厚。

64、汉以后邺为魏郡的治所,又先后为冀州和相州治所。

65、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,汉献帝定都许昌、洛阳,曹操自封魏王定都部城,因此从建安时起,邺城实际上成了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。

66、到十六国和北朝时期,后赵、前燕、东魏、北齐又相继建都于此,邺城的城建也经过曹魏和后赵前后两次大规模的扩建,辉煌壮丽为北方之最,有千年名都之称。

67、邺城虽然在历史上留下了魏郡的称谓,但是它北距邯郸仅百里,它以及在它南面数十里的安阳毫无疑问都应当属于燕赵文化的范围。

68、隋唐以后州一级的行政范围逐渐缩小,直至和郡等同,在州郡一级行政区划之上,则增加了道的设置。

69、唐太宗贞观元年分全国为十道,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分为十五道,与燕赵区域对应的是河北道,治所设在元城,在今河北大名东北。

70、下辖十八州,即妫州、檀州、幽州、商州、平州、易州、莫州、恒州、定州、深州、赢州、沧州、赵州、冀州、邢州、贝州、洺州和魏州。

71、北宋时期改道为路,河北路的治所在大名府,辖境包括今河北易县、雄县、霸县以南,山东、河南两省黄河以北。

72、易、雄、霸以北所谓燕云十六州地区则先后为辽、金所有。

73、辽在燕赵区域的北部设有南京道、析津府,金设有中都路、河北西路、河北东路、大名府路。

74、元明清三朝由于北京成为了全国的首都,燕赵区域也随之成为京畿重地。

75、元代实行行省制度,黄河以北地区被称为腹里,直接归中央的中书省管辖。

76、明代称北京为京师,燕赵区域的大部归京师直接管辖。

77、清代设直隶省,治所先后设在保定、大名、真定等处。

78、在这三朝将近七百年间,燕赵区域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地位都有了明显的变化。

79、一方面是重为京畿,处在日下,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来自中央的政治和经济的重压,而无论从哪一方面看,燕赵区域都是日益丧失了其作为一个地区的独立性和文化特点。

80、这时期的燕赵区域和汉唐时期以全国首都长安、洛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和河洛地区一样,已不再是一个地方性区域,而是一个五方共居的以及代表中央的区域了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